谈起玉米贸易不禁让人唏嘘,短短几年贸易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曾经的“北粮南运”、“东北粮入关”贸易量也在逐步递减,东北、华北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南方销区等各区域甚至开始了各自的贸易格局,区域间的流动性也不像之前那样有固定的路线和模式。探究其原因看,自2020年开始玉米波动率加大,疫情、战争、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,玉米贸易也是经受过山车式行情,不是爆赚就是爆亏,传统的靠信息不透明赚取价差的方式已经落后。近年来伴随经济形势变化、疫情的频发以及产业链条的布局变化,玉米的贸易方式也需要做出改变,稳定经营、长久生存才是贸易企业追求的目标。即将进入9月份,新季玉米收获临近,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计划新季玉米的收购,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行情,贸易企业该如何规划?

精确玉米产业数据,把握远期行情变化
把握玉米行情大方向是做贸易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,如果方向错了,后续的各项工作就很难展开,风险会逐步加大。如何才能确定长远行情大致方向,那就是需要重视玉米基本面的各项数据了,从种植成本、物流成本、港口库存、企业收购、企业库存、深加工下游数据、饲料养殖消费数据等等,应该建库数据库去及时跟踪,分析玉米供需变化,长周期看,供需决定价格。

擅长利用期货工具,对冲现货市场风险
做期货本身是风险较大的投资,但是也为现货贸易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风险对冲工具。前期也有不少企业建立期货部门,但是最终因为期货端的亏损而不得中断。既然是用期货在对冲风险,就应该期现一本账,综合来算盈亏情况,好多企业也是过于贪心,行情好的时候,因为做对冲让自己在期货还亏掉一部分钱,认为还不如不做;但是行情不好的时候,现货端亏了钱,这个时候又后悔没有再盘面做套保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部分企业套保部门的工作能力也有有限,没有控制好风险,导致期货账户仓位过重,经历极端的行情后就把账户的保证金消耗殆尽。总之,利用期货做对冲,是为了让企业避免爆赚爆亏的模式,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冲风险,让企业更加稳定的运行。

跟上时代步伐,积极开展基差贸易
如今单纯靠赚取现货价差来实现盈利的贸易模式已经过时,伴随经济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,贸易模式已经由传统贸易逐步进阶,历经初级套保、成熟套保,并向基差贸易方向进行推广。从贸易演变过程看,初级套保是期货市场当现货市场用,是贸易商这端脱离下游客户,独立进行风险对冲的方式;成熟套保是利用期、现市场同涨同跌的特点,开展价格风险对冲;基差贸易是套期保值的延续、升级,贸易双方共同完成一个套期保值。可以说,基差贸易是贸易模式的高级方式,基差贸易由于定价机制的转变,使买卖双方的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,双方变成了真正朋友关系。原来现货贸易的利润是零合游戏,而基差贸易的双方都有可能赢利,利润从期货市场来,利润是一个套期保值的利润。

综上所述,新季秋粮即将上市,对于贸易企业,首先做好行情分析,确定未来的大方向,善于利用期货工具,不断升级企业的贸易模式,跟上时代步伐,并注意控制风险,而不是追求暴利,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定经营、长久生存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endian6.com/8874.html